长岐村,坐落于广东佛山市三水区中北部的芦苞镇境内。古村始建于明代,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建于清朝初年。村庄依山傍水,村前两口大池塘引入北江水,村后背靠文笔山。村中人家多为一厅四室、一厕一天井的四合院格局,石雕、灰雕、壁画一应俱全。村庄附近没有工厂,常年保持较好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态。
800多年前,有"南宋四家"之一美誉的诗人杨万里到广东为官。当他乘船经过北江边的胥口镇时,观此两岸芦苇丛生、荻花瑟瑟,不禁诗性大发,吟出《明发青塘》一诗:"芦荻叶深蒲叶浅,荔枝花暗楝花明。船行两岸山都动,水入诸村海旋成。"在诗人的描绘中,这是一片充满活力的水系,芦荻、蒲叶随风摆动,岭南佳果荔枝红似花朵,而诗人行船游走在这芦苇荔枝之间,侧畔有水上人家轻舟过,驶往诸江村。
杨万里一诗题目中所提及的青塘,古称胥口镇,今名为芦苞镇,长岐村便在此镇之内。由于芦苞镇地处珠水西江与北江之交汇处,自古便商船云集。在古镇四周的水网上亦星罗散布着傍水而居的村庄。船只驶入这里纵横密布的大小河涌支流,与芦苞四周岸边星罗密布的村庄往来,为村民们带来海盐,又换得庄稼,进行物品交易。
珠水有一小支流九曲河,在小河蜿蜒入北江之前,岔开了一条水路流向西江,就在开岔之处,长岐村便临水而建,水流向西流出,又从南面流进,形成三面环水之境。
沿芦苞涌向东6公里左右,便是长岐村。过长岐大桥进入村内,古村坐东向西缓缓铺展开来。村口有两塘引自北江水的方塘,边上并排立着4株几人合抱不来的大榕树,而静水泛出的波纹则映衬在榕树上,恬然之感油然而生。这4株榕树中,靠北的那棵最为奇妙,这本是两棵品种不同的榕树,一棵大叶,一棵小叶,经过长久时间的长岐村生长,竟融为一体,生出的叶子一边大一边小。每年夏天,村里人都在其中一个方塘中栽下荷花睡莲,至初秋,竟得满塘荷香。如是村口上下两塘,一塘是古村倒影,一塘是风摆荷叶,远远望去,古村山水独好。
这古村的姓氏宗祠呈一字排开立于水旁,各户房子顺次排于其后,逐渐往山顶延伸,越往高处,房子越年轻。这山不高,村民称其为文笔顶,乃一小山岗,旁边甚至还有一木棉岗略比此高。建村筑屋之时,村民们为了让村子所靠的小山显得巍峨些,便合力削去木棉岗的顶部,填到文笔顶上。背靠文笔顶,本意是希望长岐村文人辈出,而有意思的是,添加上去的那一截山顶,今天却成了年轻人谈情说爱之地。经过长久的岁月浸淫,山上的植物更替了数次,如今已是本地桉茂盛的小树林了。